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作文大全 -> 其他作文 -> 作文教学 -> 作文内容

让作文材料丰富的四个策略作文

作文作者:佚名    作文来源:网络   作文栏目:作文教学    收藏本页

  学生们怕写作文,总感到似乎没什么内容可以写。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学生平时缺少有意识的积累。但不会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也是一个原因。在讲评优秀习作时,常常听到学生说,啊,这个事例我也知道,写作时就是没想起来。为什么会如此?我觉得问题就在于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调动已知知识,不知道怎么去找材料,所以,所写作文总是缺乏典型有力的例证,只能讲些空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快捷地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呢?下面我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高岩直飞而下,把一只羔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到后,非常羡慕,很想效仿。于是,它呼啦啦地猛扑到一只公羊背上,狠命地想把它抓起来,然而它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拔也拨不出来。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

  牧羊人见到后,跑过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这是什么鸟,他回答说:“这是乌鸦,可它硬要充当老鹰。”

  看完故事我们可能会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心里又有点震颤:其实我们自己有时候又何尝不是一只不自量力的乌鸦。

  请以“渴望成功与认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立意自定;⑤不得抄袭;⑥不少于800字。

  这是近年来常见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话题中的两者的关系理解并不复杂:渴望成功是好的,但要建立在能清楚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那么,就这样的话题,我们从什么地方找材料呢?

  1.回顾历史

  悠悠五千年文明,包容了多少事情啊!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句:这么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什么故事没有发生过?能有什么样的话题会从历史中找不到一点事例?漫长的岁月里有取之不尽的好题材。只要学生有这种思想意识,有意识地去思考,去筛选,是完全可以找到贴切的材料的。就“渴望成功与认识自我”而言,我们且不说毛遂自荐因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所以自荐,从而得以一展才华之事;也不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认识自我的能力而导致兵败名裂之事。我们就拿近现代史来看。当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较量中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时,有的领导同志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已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竟然提出了要与国民党正面交战,结果,由于不能认清自我与对方的实力,只能招致失败,从而被迫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后,由于能及时认清形势,能正确认识自我,调整了领导机构,我们的队伍才逐渐壮大,共产党的力量才又开始逐渐壮大。而建国后,由于一些人盲目乐观,错误地估计自身实力,居然提出了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导致了生产上大刮“浮夸风”,大搞“大跃进”,最后只能导致经济的急剧倒退。后来,及时地拨乱反正,开始实事求是地发展自己,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一步步进行经济改革,才使我国成为逐渐发展逐渐繁荣强盛的新中国。你看,这几个事例多典型,我相信许多学生也应该能知道。但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来呢?当然,这里有一点是很关键的,就是学生能不能想到,“自我”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人类整个地球。如果觉得这一点不难想到,那么,上面回顾历史中所得的几个事例也应该不难想到。而回顾历史,还包括世界史,这样,可以选择的材料够丰富了吧?

  2.关注现实

  俗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么,无限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不也应该有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吗?就“渴望成功与认识自我”来说,我们可以多想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例如大学毕业生是不是真的已经过剩?否则,为什么一些大学生会找不到工作?毫无疑问,他们不缺乏“渴望成功”之心,但他们究竟是不是真正“认识”了“自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实力、能力与特长?哈佛工商学院传诵一句箴言:“明白比高智慧更重要。第一明白自己拥有什么,第二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而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再如,下岗,是谁都不太乐意的。但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是否符合单位的要求?一些单位面临转制,又该如何自我评估?入世之后,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又该如何去竞争?如此等等,都是非常贴切的材料。我们完全可以从成功者身上找到正面事例,也可以从失败者身上找到失败的例子。展开来写,就可以写出厚重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就可以看出我们学生不仅仅在学书本知识,而且时刻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而我们作文中所缺乏的,常常就是这些东西。

  3.品读经典(包括思考文人身世、命运)

  文学世界是另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有多大,文学世界就有多大。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者再现者,以其独特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描摹了现实。试着品读经典,有意识地从文学作品(包括文人本身)中找找所需的材料,说不定会另有一番惊喜。就如李白,他有渴望仕途的热切之心,所以,当他通过“终南捷径”终于得到皇上的召见时,便得意地大声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凭借他过人的才气,他也确实受宠一时,得意一时,但他真正“认识”了“自我”了吗?起码,他没有认识到自己那极度狂放不羁清高自许追求自由的个性是不适合那圆滑世故勾心斗角的官场的。所以,这就注定了他只能得意而去失意而归。而陶渊明,却在洞察了官场的黑暗后,明白自己绝对不适应官场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归去来”的陶渊明,就有了悠然南山上的那一种脱俗与洁净。而这样对比行文,就不仅使行文充实,而且富有文气。所以,构思行文时常常有意识地从经典(包括文人身世、命运)中去取材,会有许多收获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